行業資訊
醫藥中間體市場情況
行業容量
據中國市場調查網《2015-2020年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未來市場發展潛力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中顯示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分析中國市場調查網分析師指出我國每年約需與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間體2000多種,需求量達250萬噸以上。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醫藥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間體基本能夠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進口。而且由于我國資源比較豐富,原材料價格較低,有許多中間體實現了大量出口。
根據2013年齊魯證券發布的《精細化工之醫藥中間體行業分析報告》,由于醫藥外包生產向亞洲遷移,中國制造醫藥中間體優勢明顯,未來有望以年均18%的速度超速成長(全球平均增速12%左右)。全球醫藥費用支出增速趨緩、研發成本升高、新增專利藥數量減少和仿制藥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制藥企業面對成本上升和市場銷售額增長的雙重壓力,產業鏈的重新分工和外包生產成為大勢所趨,2017年全球外包生產市值將達630億美元、CAGR12%。中國制造的成本比歐美低30-50%,市場需求維持高增長,基礎設施較印度好,且人才儲備豐富,但通過FDA 認證的原料藥和制劑較少,因此判斷中國將在醫藥中間體制造方面繼續保持。目前中國的醫藥外包生產市值僅占全球外包生產的6%,但未來五年將以18%的年均復合超速成長至50億美元。
行業特點
1.生產企業多為私營企業,經營靈活,投資規模不大,基本上在數百萬到一兩千萬元之間;
2.生產企業地域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以浙江臺州和江蘇金壇為中心的地區;
3.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生產企業建設環保處理設施的壓力增大;(關注處罰情況、合規性)
4.產品更新速度快。一個產品一般面市3~5年后,其利潤率便大幅度下降,這迫使企業必須不斷開發新產品或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才能保持較高的生產利潤;
5.由于醫藥中間體的生產利潤高于化工產品,兩者的生產過程又基本相同,于是便有越來越多的小型化工企業加入了生產醫藥中間體行列,導致行業內無序競爭日益激烈;
6.與原料藥相比,生產中間體利潤率偏低,而原料藥與醫藥中間體的生產過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業已不僅僅生產中間體,還利用自身優勢,開始生產原料藥。
(若標的更多是定制研發類中間體企業,毛利率會有所提升,因此要關注標的企業的特色產品、業務模式,與同行業公司毛利率的比較)
中間體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1.全球和中國的行業集中度均較低,中國CMO與CRO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全球和中國的行業集中度都較低。醫藥中間體不受專利保護的限制,而且無須GMP 認證,因此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而且產品種類較多,因此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行業集中度都較低,醫藥中間體外包也不例外。
全球:2010 年全球前十大醫藥CMO 所占的市場份額不到30%,前三大分別是Lonza(瑞士)、Catalent(美國)和BoehringerIngelheim(德國)。世界較大的CMO 企業Lonza,其2011年醫藥定制生產業務收入為117億元,僅占全球CMO的6%。
2.產品多樣化和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完全從生產粗放型的低端中間體轉向精細型的高端中間體產品,并向其他醫藥服務領域拓展。這對公司的管理和技術實力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積累客戶信譽度,合作時間對合作深度也有很大的影響。
3.走專業外包服務之路
在外包服務產業鏈上繼續延伸,承接研發外包服務(CMO+CRO):從CMO向上游延伸,承接CRO(外包研發服務),這對公司的技術和研發實力要求高。
4.專注制藥,向中間體下游的原料藥和制劑進攻
原料藥和制劑的生產將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和議價能力,門檻是cGMP 認證和獲得生產藥品國家許可或FDA 認證。取得國際認證后,才能順利進入發達國家醫藥市場。
5.與大客戶深度合作,分享共同成長的果實,提升核心價值
下游醫藥行業的集中度遠高于醫藥中間體行業,未來需求主要來自于大客戶:⑴從集中度來看,全球醫藥產業的集中度較高(世界前十制藥企業的集中度為41.9%),這使得中間體CMO 的主要需求都來自于跨國。⑵中間體行業的集中度只有20%,議價能力較弱,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將從屬于醫藥產業的發展。⑶跨國醫藥巨頭們是現在和未來需求的主要來源。鎖定大客戶,也就鎖定了未來的需求。
行業容量
據中國市場調查網《2015-2020年中國醫藥中間體行業未來市場發展潛力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中顯示我國醫藥中間體行業分析中國市場調查網分析師指出我國每年約需與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間體2000多種,需求量達250萬噸以上。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醫藥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間體基本能夠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進口。而且由于我國資源比較豐富,原材料價格較低,有許多中間體實現了大量出口。
根據2013年齊魯證券發布的《精細化工之醫藥中間體行業分析報告》,由于醫藥外包生產向亞洲遷移,中國制造醫藥中間體優勢明顯,未來有望以年均18%的速度超速成長(全球平均增速12%左右)。全球醫藥費用支出增速趨緩、研發成本升高、新增專利藥數量減少和仿制藥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制藥企業面對成本上升和市場銷售額增長的雙重壓力,產業鏈的重新分工和外包生產成為大勢所趨,2017年全球外包生產市值將達630億美元、CAGR12%。中國制造的成本比歐美低30-50%,市場需求維持高增長,基礎設施較印度好,且人才儲備豐富,但通過FDA 認證的原料藥和制劑較少,因此判斷中國將在醫藥中間體制造方面繼續保持。目前中國的醫藥外包生產市值僅占全球外包生產的6%,但未來五年將以18%的年均復合超速成長至50億美元。
行業特點
1.生產企業多為私營企業,經營靈活,投資規模不大,基本上在數百萬到一兩千萬元之間;
2.生產企業地域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以浙江臺州和江蘇金壇為中心的地區;
3.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生產企業建設環保處理設施的壓力增大;(關注處罰情況、合規性)
4.產品更新速度快。一個產品一般面市3~5年后,其利潤率便大幅度下降,這迫使企業必須不斷開發新產品或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才能保持較高的生產利潤;
5.由于醫藥中間體的生產利潤高于化工產品,兩者的生產過程又基本相同,于是便有越來越多的小型化工企業加入了生產醫藥中間體行列,導致行業內無序競爭日益激烈;
6.與原料藥相比,生產中間體利潤率偏低,而原料藥與醫藥中間體的生產過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業已不僅僅生產中間體,還利用自身優勢,開始生產原料藥。
(若標的更多是定制研發類中間體企業,毛利率會有所提升,因此要關注標的企業的特色產品、業務模式,與同行業公司毛利率的比較)
中間體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1.全球和中國的行業集中度均較低,中國CMO與CRO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全球和中國的行業集中度都較低。醫藥中間體不受專利保護的限制,而且無須GMP 認證,因此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而且產品種類較多,因此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行業集中度都較低,醫藥中間體外包也不例外。
全球:2010 年全球前十大醫藥CMO 所占的市場份額不到30%,前三大分別是Lonza(瑞士)、Catalent(美國)和BoehringerIngelheim(德國)。世界較大的CMO 企業Lonza,其2011年醫藥定制生產業務收入為117億元,僅占全球CMO的6%。
2.產品多樣化和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完全從生產粗放型的低端中間體轉向精細型的高端中間體產品,并向其他醫藥服務領域拓展。這對公司的管理和技術實力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積累客戶信譽度,合作時間對合作深度也有很大的影響。
3.走專業外包服務之路
在外包服務產業鏈上繼續延伸,承接研發外包服務(CMO+CRO):從CMO向上游延伸,承接CRO(外包研發服務),這對公司的技術和研發實力要求高。
4.專注制藥,向中間體下游的原料藥和制劑進攻
原料藥和制劑的生產將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和議價能力,門檻是cGMP 認證和獲得生產藥品國家許可或FDA 認證。取得國際認證后,才能順利進入發達國家醫藥市場。
5.與大客戶深度合作,分享共同成長的果實,提升核心價值
下游醫藥行業的集中度遠高于醫藥中間體行業,未來需求主要來自于大客戶:⑴從集中度來看,全球醫藥產業的集中度較高(世界前十制藥企業的集中度為41.9%),這使得中間體CMO 的主要需求都來自于跨國。⑵中間體行業的集中度只有20%,議價能力較弱,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將從屬于醫藥產業的發展。⑶跨國醫藥巨頭們是現在和未來需求的主要來源。鎖定大客戶,也就鎖定了未來的需求。
- 上一個:化學品通用編號你知道幾個?
- 下一個:醫藥中間體行業:化工與醫藥的交叉行業